關於我

我是如何踏上這道路的?關於我進入【占星】與【內在工作】的世界
過去,我以行銷人的角色立足職場,走過或大或小的里程碑。回想起來,仍覺得有幸能從這樣的工作經歷中拓展了視野。
15年的全職上班族工作歷程,直到2019年。
2019這年,是我面對大翻轉的關鍵年。那年,工作環境有動盪情節,但也有明確的獎賞在等著我走過動盪。但那一年,在動盪發生前,我的心裡已一再一再浮現出一些自我的提問。而這些提問的存在感,已重磅壓過獎賞的誘惑。
如果以音量比喻,那些問題的分貝已經大到我不能再假裝聽不見:
我現在一天投入至少8-9小時所做的這個工作、過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我這樣有意義嗎?
我會不會就這樣一直到職場退休?
我退休後還能健康的活多久?
我這樣下去到底帶給這世界什麼我覺得有意義的東西?
我這一生這樣下去會不會等到退休時後悔?
當我認真聽進這些自我提問後,更多疑問跟著湧上,包括:如果我要誠實的面對這個改變,我應該怎麼辦?我要做什麼?我安全嗎?
而且當時我覺得自己好奇怪,我不是已經千辛萬苦從理工背景轉累積了行銷專業、也在精品業中深耕了十幾年?如果這不貼近我要的,那我要的什麼?
當時有太多這一類的自我提問,等著我去思考、釐清與規劃。
當我允許自己開始問「我真正想要什麼?」這個問題後,也開始允許自己接觸一些曾經覺得「學這要幹嘛?、學了又能怎樣?」但其實「一直感興趣」的項目。其中,包括了【占星】。
從接觸占星開始,其實也經過「迂迴」,它並不是一條筆直的路。
2019~2020年,開始展開占星學習時,我先學的是借用了很多心理學語彙的現代占星,後來內在某個強烈的動力推著我,2022我走向古典占星的脈絡。但我很珍惜那個「迂迴」與「自我懷疑」的學習歷程,它成了養份,讓我現在能更整合地處理個案的外在議題與內在脈絡。
在接觸各式各樣吸引我的領域的過程中,我發現占星、西方神秘學,以及內在心理這些領域裡的一些論述,提供了參考支點,讓我在面對自己的提問時,更有耐心;也幫助我更明瞭一些以前不明瞭的、包容一些以前無法包容的。
正是這樣的動態,讓我持續投入、整合並深化,並真心希望能將這些累積,轉化成能支持他人的力量。
我的服務取向與發展歷程
一開始展開占星學習,我接觸的是現代占星。
現代占星強調個體的性格描述,也會將心理學語彙融合到行星意涵中。那時也是覺得有興趣而學了一陣子。關於心靈的運作,我那時以為,也許,真的可以在占星的世界裡找到答案。
但是現代占星如果接觸過不同的老師,就會發現,在現代占星的領域裡,不論是應用在個人星盤解析或教學領域,同樣的星象或星盤,只要占星師不同,詮釋的方式就大不同。也許會有相近觀點的重疊之處,但歧異點,通常更多。於是我開始心生懷疑,覺得奇怪,為什麼同一門學問,立論卻無法疊加,或說,每個現代占星師各自的解析語言,並不那麼相通。
此外,當時動搖我學習信心的,還有另一個因素。
當我開始利用現代占星所學,想要對朋友們盤解讀時,我發現多數朋友們想了解一些很不免俗要談的問題:例如:自己是否異性緣薄弱?愛情運不佳?工作應該往哪什麼領域發展可能帶來不錯的改變?這一類的問題,通常提問率大幅高於「我的火星跟土星讓我如何脾氣扭曲、為什麼讓我容易內耗」這一類的內在衝突探討。
於是我開始進一步探索占星的立論脈絡,想知道如果占星這門學問這麼博大精深,難道沒有什麼占星法能夠幫助我釐清我當時學習歷程中的各種疑惑與自我懷疑?
這一連串的推力下,我發現,有可能若我沿著「古典占星」這個脈絡去探尋,可能會是一個可鑿到泉水的方向。於是,那時我展開了古典占星的學習。而我也確實往這途徑走。
古典占星確實帶給我一個扎實的推論架構。我覺得踏實許多,也會繼續在這道途上研究、耕耘服務。
近期,在執業個人盤解讀以及生活經驗中,我慢慢看見另一個現象:
古典占星確實能告訴人們很多事情,包括一個人天生的強弱、他與環境互動時最可能展現出的、人生哪些領域較容易順遂或受阻……
但我也愈來愈相信,命運雖像是一個框架,但人的內在意志、思考方式、修煉養成,會影響個體怎麼活出自己的星盤象徵、如何回應生命。
也因此,我關注「內在工作」的重要性。
但我的工作方式,並非透過現代占星的模組進行。我認為,個案願意展開對話,這本身就很有機會是療癒的起點。
我想,我學習占星與探尋答案的歷程,像在經歷一個必要的繞行,這種非線性的路徑,有時候像是回到原點,看其實是經過迂迴的整合與疊加,經過、看見、理解。
踏上這道路之前,我的工作背景
2003~2006年,我的工作場域從小型廣告公關公司逐步轉進品牌端的行銷部門。做為行銷工作者,2006年~2019年間,我一直服務於奢侈精品產業中。
年復一年助攻品牌業績達成、不斷追求完美、風格;我的內在其實一再地回問自己:這跟我人生的核心訴求的關聯是什麼?每每跟世界各地一個比一個出身優渥的同儕在工作領域交會,更是促使我想要確認自己靈魂的本質是什麼。
在這看似有許多耀眼成份的工作類別中,經常在測試著人對「自我」的概念是否夠穩固、夠中肯。這過程可能會讓一個人更迷惑、也有可能讓一個人的內在輪廓被整合得更清晰。
過去的工作經驗,除了讓我萃取了工作專業技能,領略到職人的價值,也讓我學會在光亮與陰影之間,去找出真正的自己。
